|
据新华社5月31日电今年5月是首个美国人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为予以纪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者马克·詹金斯展开攀登珠峰的旅程,却发现通往世界最高峰的道路拥挤不堪,严重威胁当地生态和登山者生命安全。
海拔8200米遭遇拥堵
在距离峰顶1692米的三号营地休整时,詹金斯看见大队人马经过帐篷门前,朝着珠峰方向排成一条不见头尾的长龙。到达海拔8200多米的高度时,詹金斯和夏尔巴人向导帕鲁若遇到严重的人流拥堵。
这样高海拔的拥堵异常危险,意味着所有登山者,无论体力和技能,只能以同样速度缓慢前行。直到午夜时分,珠峰附近道路的拥堵仍未缓解。
詹金斯和帕鲁若挤在人群中,等着前面100多名登山者缓慢前行。不远处岩石凸起的危险地带,有20多个登山者依赖同一根破旧的绳索向上攀爬。一根埋入冰里、严重弯曲的雪桩是固定这根绳索的唯一工具。若这根雪桩松动,抓着绳索的20多人将全部坠入山下,必死无疑。
为保证安全和速度,詹金斯一行决定放弃沿同一条绳索前进,在帕鲁若带领下另辟蹊径。他们离开拥堵的“常规”道路,来到无人涉足的大片冰面上,分散行动向上移动。对于经验丰富的登山者而言,这比挤在人群里缓慢移动要安全得多。
九成登山者缺乏技能
50年前,全年只有6人成功登顶珠峰。技术进步拉近了登山者与珠峰的距离,仅去年春天就有500多人成功登顶。
然而,如今向着珠峰前进的登山者队伍中,90%缺乏基本的登山技能。他们都是商业登顶旅行社的顾客,为登上珠峰支付了3万美元到12万美元。
众多“登山”游客中确有相当一部分成功登顶,但都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詹金斯攀登途中就亲眼见到至少三具登山者尸体。
珠峰环境险恶、气候多变,但令登山者殒命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他们的狂妄自大。如果没在高海拔地区接受足够的训练,登山者攀登时往往难以准确估计自己的耐力,很难在关键时机折返营地、保住性命。“只有不到半数的人有足够经验攀登这座山,没经验的那一半最可能死在这里。”帕鲁若告诉詹金斯。
拥挤是威胁登山者性命的另一因素。去年5月19日,从东南山脊路线攀登珠峰的最后冲刺路段“希拉里台阶”严重拥堵,导致4人遇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