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西藏登山队高山救援队挂牌仪式”活动,我队相继在珠峰7028米(北坳营地)和珠峰大本营左侧6000多米的山峰上进行了高海拔山区的救援演练。参加此次演练的主要力量是圣山探险公司的高山向导和协人员,均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实栏目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专门参与了此次拍摄任务。
5月25日西藏高山救援队在西藏登山协会联络官的协助下,组织珠峰大本营的各外国登山队领队,在中国登山营地召开了关于高山救援的经验交流会。会上各队领队指出:认为北侧的全程修路大大提高了路线的安全,而且设置的各个保护点都非常牢靠。有些领队建议希望北侧今后能在8300米搭建一顶自救帐篷,里面不仅放置一些急救医药及氧气,还希望在珠峰北侧能设定一个救援报话频道,这样各队可以通过救援频道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援任务,同时也提高了救援效率。
5月26日在救援演练组进行数个小时徒步行军后,到达指定演练营地。尼玛次仁队长对各演练组下达了“西藏高山救援队演练现在开始”的命令,各演练小组分别按照预案进行了救援演练,演练分两组进行。演练内容:第一组、临时救治及运送从北坳(7028米)冰壁下撤过程中小腿骨折的登山运动员,下撤至安全地带进行救治。第二组、利用高压氧舱及先进的救援装备,救助在高海拔的一名脑水肿的登山队员(6000米)。
演练结束后,此次救援演练负责人尼玛次仁首先对演练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演练各应急小组组织有力、保障到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按照预案正确的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其次参与演练的队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演练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检验了各应急小组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了我救援队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水平。
使用高压氧仓进行降压救治 为一名脑水肿的队员进行输氧救治 在营地用对讲通讯工具与大本营的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运送伤员下撤至大本营 通过此次演练,参与救援演练的队员们使用高压氧舱、高山专用担架、对高山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判断及下撤中对病号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但同时也看到了在大本营如果没有直升飞机的协助,救援的效率与国际救援水平相比相差较大。所以要使西藏高山救援在国际上认可还需要相关政府单位的协助,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救援体系。
(文∕图:阿旺给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