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年45人因登山户外运动遇难 无知探险变冒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20: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河南商报 【登山,户外运动】


简述:3月28日,来自郑州、上海、长沙的3名网友,在穿越新疆狼塔C线时遭遇暴风雪,所幸被当地救援人员及时找到,脱离险境。他们的行为,引发了众多思考:这种冒险,与户外探险的精神是否相违背?从黄河漂流开始,我们对……



3月28日,来自郑州、上海、长沙的3名网友,在穿越新疆狼塔C线时遭遇暴风雪,所幸被当地救援人员及时找到,脱离险境。

他们的行为,引发了众多思考:这种冒险,与户外探险的精神是否相违背?

从黄河漂流开始,我们对户外探险的认识,是否与探险的内核相脱离?



3月2日,河南安阳3名游客坠崖,救援人员峭壁上施救 驴友/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 邢军

启蒙

黄漂为了“填空白”

想法有点狭隘

黄漂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其实,漂流应是无国界的。

说起国内户外探险,很多人都不会忘记黄河漂流。

1987年,一群处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与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

时隔26年,回想当时的情形,“直钩钓鱼”苦笑一声:(当时的想法)有点狭隘。

“直钩钓鱼”就是当时的一名黄漂人员,他穿越了壶口瀑布。

是年,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在压抑多年后,中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民族自尊心急剧升温。

当时,国家体委将黄河首漂权卖给了国外一个探险队,这个消息,被国人当成“伤自尊”之举,“拼死也要抢在外国人前面首漂,不允许他们践踏母亲河”。

在这种思想的鼓舞下,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了对黄河的全程漂流探险,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

然而,探险队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漂流过程中,7位勇士壮烈牺牲,其中4位是河南人。

说起此事,“直钩钓鱼”说,黄漂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其实,漂流应是无国界的。

漂流完成后,“直钩钓鱼”升任副队长,不只因为能力,主要是他活了下来,其他人牺牲了。

想想当时的探险,他直摇头。

“之前从没玩过漂流,也没有装备。船是借部队的冲锋舟,把军大衣当冲锋衣,连个头盔都没有。”“直钩钓鱼”说,很多人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冻死的。

一件全国关注的事件,为何没有像样的装备?他说,“那时国人刚能吃饱,国内就没人玩过探险,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在做。”

雏形

户外探险边学边玩 学会了对自然的敬畏

户外探险变成了人们交流感情、探秘自然的契机。大家很注意安全,若到陌生环境,还会请当地人做向导,不会盲目踏入。

黄漂的成功,像一针兴奋剂,让国人重新认识了探险。但其所带来的重大牺牲,也引发了国人沉重的反思。

我国的漂流探险,因此沉寂10余年,户外探险也跟着沉寂。

直到1996年前后,包含探险、爬山等内容的户外运动才初具雏形。

当时的“老土豆”是河南第一批户外活动者。他说,那时户外探险,更多是一种熟人间的结对出游,变成了人们交流感情、探秘自然的契机。

那时,大家刚吃饱穿暖,没有经验,只能边学边玩。甚至于,连户外装备都买不到。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户外探险的认识。那批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内不浮躁,学会了对自然的敬畏。

“老土豆”说,那时户外运动以休闲为主,十几个朋友相约驾车出行,无论是登山还是涉水,都相互协作。大家聚在一起,更多是一种共同爱好,是一种交流的纽带。

大家很注意安全,每次出去,都由“老驴”带队,若到一个陌生环境,还会请当地人做向导,不会盲目踏入。

在管理上,那时的“严格”现在看来有点好笑。若是情侣一起参加,没有结婚证的话,晚上不准同帐篷住宿。

而现在,各种“混帐”让老驴们直摇头。

变迁

无知者无畏 很多人将探险变成了冒险

有些人买件冲锋衣就敢自称“驴”,买双运动鞋就敢上山,开车通过也敢称穿越,为追求知名度敢拿命赌。

“因为山在那里。”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

2002年,户外运动进入飞速发展轨道,各种社团、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仅在河南,能够称为“户外运动者”的就有三四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新驴子”。

此时的户外运动,已慢慢成了一种全民运动,从“神秘高深”变成“时髦时尚”。

“想挑战,找刺激。”每次听到新驴子这样说,老驴“超人”都很无奈。

什么是驴?“驴”同“旅”,有店不进、有车不坐,背着大包,人家一看:驴来了。

可是,现在,有些人买件冲锋衣就敢自称“驴”,买双运动鞋就敢上山,开车通过也敢称穿越,为追求知名度敢拿命赌。

“比如这次穿越狼塔C线,整个河南都没几个人有这个能力。”“岁月无声”说,无知者无畏,很多人将探险变成了冒险。

认知

探险应与对自然的敬畏同行

探险应以对自然的敬畏为前提,应该基于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还有对风险最大限度的防范。须知,生命尽管是属于个人的,但轻率地挥霍是不道德的。

“玩得越久,对自然越敬畏”,这是老驴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直钩钓鱼”说,黄漂之后,他漂了很多地方,最有名的是漂流澜沧江月亮湾。月亮湾大峡谷距离长、落差大、险滩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罕见。

“在训练,为漂流作准备,结果,误打误撞进去了。”“老土豆”也是当时的一员,为了这次漂流,他们提前准备了几年。

他们成功了,又创造了一个“第一”。现在想来,能笑着说出的经历,在当时却是玩命之举。

“幸运,命好。”“直钩钓鱼”漂流的距离有近两万公里,但没有发生一次翻船事故。

他不认为自己能力有多高,经验有多好,而只将其归结于“大自然的眷顾”,“人无法战胜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敬畏它,爱护它,与它沟通。”

一次探险事故后,一位网友如此评论:频发的探险遇险事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对探险活动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知:把探险当作缓解日常工作压力和城市焦虑症的途径,殊不知,探险应以对自然的敬畏为前提,应该基于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还有对风险最大限度的防范。须知,生命尽管是属于个人的,但轻率地挥霍是不道德的。

一位遇险驴友在出发前曾发帖说:“在大自然中,生命显得那么渺小,成功与否还重要吗?”

生命诚然渺小,成功与否固然不重要,但是,生命不应该托付给一个随意的目标,这一点很重要。

链接

去年因登山户外运动遇难45人

2012年12月22日,北京门头沟灵山景区,2名驴友探险时不幸遇难。

2012年11月19日,北京延庆县四海镇黑驼山,7名游客迷路,导致2人死亡。

2012年7月7日,湖北兴山,一男子在溪降时不幸溺亡……

近日,2012年《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发布,数据称,去年,在山难中遇难的在列人数为45人。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岁月无声”说,从2001年至2012年,我国因登山户外运动死亡265人,而在1957年至2000年这43年间,总共才死亡33人。

提醒

“岁月无声”是壹基金救援联盟河南户外救援总队队长,7年来,他们已救助2000多人。

他说,现如今,这种探险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赞许的,但如何提高自身能力、规避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假期来临,天气转暖,商报君提醒大家,出游前千万记得准备好装备、学习好户外知识,最好能跟着老驴出行。看风景固然重要,保护好自己更重要。(原标题:去年45人因登山户外运动遇难 无知探险变冒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更多
Advertisement

站点信息

QQ|手机版|Archiver|备案号 | 蜀ICP备19026969号-1|    

GMT+8, 2025-5-4 06:42 , Processed in 0.2579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模板 X3.2 Templated by discuz 模板

© 2001-2013 源码坊.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