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季,南迦帕尔巴特峰,Moro和Urubko追逐他们的梦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21: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urce: planetmountain.com

Interview with Simone Moro and Denis Urubko, currently on their way to Nanga Parbat to attempt the first winter ascent of Nanga Parbat (8125m).

Simone Moro和Denis Urubko在他们向南迦帕尔巴特峰进发过程中接受采访。他们将尝试该峰(海拔8125米)的首次冬季攀爬。


    如同任何一座8000米级别山峰的冬季攀登,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偶然的,而且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多的。所以仅是2个或是更多时间在零下30度-50度的环境下度过是不够的。Moro和Urubko二人仰仗他们的经验,同时决定采用“极度轻装“的攀爬方式,这也是他们在首次冬季攀登马卡鲁峰和迦舒布鲁姆II峰是选用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样大型山峰的攀爬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



Simone,Denis。。。。。你们离开Islamabad开始你们冬季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的行程。进程如何?


    我们于2011年12月29日乘飞机到达Skardu,其间飞越了南迦帕尔巴特峰。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在上方观察山峰的机会。我所有登山装备全部在Skardu,我需要准备在这里的装备运输。我们仅在Skardu度过一夜,之后会乘坐小巴车去往Gilgir,在那里我们会与此行的巴基斯坦工作人员会面。之后,我们乘吉普车驶向Bunar,再到Halala。



    团队的状态如何?你们能介绍一下分工吗?

    Denis Urbko和Simone Moro是阿尔卑斯式攀登者。Matteo Zanga是我们的摄影,负责与大本营之间的沟通。Fachir和Saijan是我们的厨师和协作。


如果你必须要向对阿尔卑斯式攀登知识甚少的人介绍南迦帕尔巴特峰,你会说些什么?


呃,南迦帕尔巴特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之一,而且从大本营到顶峰的高差是所有山峰中最高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峰之一。该山峰的冬季攀登尝试之前也有11次,虽然攀登事故率很高,但是这些悲剧大都发生在首登竞争非常激烈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8000米级别山峰的首次冬季攀登如何?

这不仅是一次消耗很大的攀登,而且也是一次历史性尝试。这就意味着成功的几率非常低,而且我们的选择绝对不是便捷的,尤其是当你在生存本身中挣扎时。


你们将在几天之内到达大本营。。。。。。你们有何感想?


       我们希望会像我们在马卡鲁峰,迦舒布鲁姆II峰或是像我们在希夏邦马峰上面临的状况,轻便快捷。显然我们总是依赖天气因素,但是正常的冬季天气和雪况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快乐。现阶段情况不错,虽然风很强。。。。。。


有什么困惑吗?例如,你们的梦想/或是噩梦,如果你们有的花?


       我们的困惑就是人类最本源的,非常坚强的阿尔卑斯式攀登者通常会很快死亡,而且我们并没有那样强大。疑问都是源于我们在尝试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前是否能适应好的能力。另外的疑问是在起始山坳处的雪崩威胁还有伴随着在穿过蓝冰时没有任何雪覆盖的恐惧。简短地说,我们都知道冬季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对我们的极限,技术层面和应变能力有着极大挑战。


      比较从来都是相当难的,但是冬季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是否与你们之前其他两次成功的冬季首攀(马卡鲁峰和迦舒布鲁姆II峰)有相同或是相似之处?


       除去高差上增加1000米之外(当然也公平),本质上冰没有太大不同。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在一起攀登磨合了12年。尽管马卡鲁峰比南迦帕尔巴特峰高,但是我们并没有经历冻伤。如同任何冬季攀登探险,运输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困难其实是熟知的,并没有太大变化。冬季尝试8000米级别山峰还是要看运气。。。。。。


Simone,除去马卡鲁峰和迦舒布鲁姆II峰的冬季首次攀登成功,你还实现了希夏邦马峰的冬季首攀。。。。。。应该有一些大众并不了解的关于冬季攀登的细节。。。。。。

在喜马拉雅地区进行冬季登山是很有意义的。它保有阿尔卑斯式攀登中强烈且深刻的探索性,引领性和历史性。你意识到这种选择让人放弃了夏季攀登中有保障的安全和成功的机会,反而通常经历的都是即时,快速反应的探险过程。

If all goes well, what's the plan?
如果一切顺利,计划史什么?

Acclimatising on Ganalo Peak at 6608m, hopefully conditions won't be too dangerous. Then give Nanga a bash to at least 7000m and descend to Base Camp, weather conditions and acclimatisation permitting. A possible second attempt should be a summit push, like on Gasherbrum II.

先在6608米的嘎纳鲁峰上做适应性训练,希望情况不要过于危险。如果气候和适应情况允许,再在南迦帕尔巴特峰上攀爬到7000米的高度,并返回大本营。如同迦舒布鲁姆II峰上所做的一样,第二次攀登就尝试登顶。

The Kinshofer route on the Diamir Face in winter: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doubts and difficulties.
位于Diamir面上的Kinshofer线路在冬天时:优势,劣势,疑惑和困难?

The Kinshofer route, above all without fixed ropes, isn't a path. On the contrary. If the mountain is devoid of snow we'll have to climb blue ice up the first section to the vertical rock band at 6000m. We certainly can't and do not want to fix ropes up that first section and along the upper traverses so we'll always climb roped-up and with our antenna ready and alert...

Kinshofer线路在没有铺设路绳时,相比较来说,根本就不是一条路。如果山上没有雪我们就不得不攀爬蓝冰直到上升到6000米处的第一个碎石带。我们当然不能也不想在第一阶段或是更高的地方铺设路绳,所以我们就只好结组并且让通讯工具随时处于工作状态。。。。。。

Who are you allies and "enemies" in this project (the wind, cold, boredom...)
I'd say the worst element of all is the wind. You simply cannot climb to the summit in high winds, but you can survive even in intense cold. Another "enemy" could be the size of Nanga Parbat and therefore the time needed to climb it. We have two allies: the team and our specific experience - success and attempts - of winter mountaineering on 8000ers
这个过程中谁是你的盟友,谁是阻碍(风,寒冷,寂寞。。。。。。)
我必须承认这些因素中最差的就是风。你在疾风中就是不可能登顶,但是你却可以在极寒中存活下来。另外的“敌人“就是南迦帕尔巴特峰的巨大和攀登所要花费的时间。我们有两个盟友:团队和特定的经验-在8000米级别山峰上的冬季攀登尝试以及成功。

Simone you are undoubtedly a great communicator and are always willing share your thoughts. But don't you ever think "right, that's enough..."
Simone,不可否认你是一个非常善于交流的人,而且总是愿意分享你的认知。但是,是否有时你会觉得“好啦,到这里就够了。。。。。。”


     善于交流逐渐成为了诅咒而非有点。我“讨厌”因为我沟通或是因为我能很好的传达信息,大家都认为我仅仅是善于卖弄(废话?)但是当我像一个舒服地享受头等舱的乘客时,Denis则更像一个技术和意志上的带领者。比较起谈论我的沟通能力,我更喜欢人们向Denis问及我作为一个登山者的表现,或是他们和我相处一周,看我训练和如何生活。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多一点地了解真正的我。就在几天之前Denis与Messner在公开和私人场合交流了他的想法和我的攀登技巧,但现在也只剩下谈论我的交流技能。好吧,我想我要接受这些。有很多奥运选手也因为与他们在运动项目上的成功毫无关联的原因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如果人们能理解我处在类似的情况我会非常高兴。
Yes, but how do you constantly manage to remain "connected", even at 8000m?
好的,但是你时怎么做到即时在8000米的高度都能随时保持“联系”的呢?


提及总是保持“联系”(也许在交流方面用保持回复更恰当),其实是个负担,而且是非常不易的,只是因为我坚持要这样做,正如在训练中要持续坚持。不论身处何处,你要保持随时可以联系的状态,你必须对技术相当了解。这显然仅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是千万不要被迷惑,因为这不是实际攀登过程的替换,而且也只是对期望追求专业态度的一种监督,而不仅仅是区别业余行为。


在上周,于Gazzetta dello Sport召开的新闻发布会,Messner表示你们的阿尔卑斯式攀登非常“传统”。从他的讲述中可以得知这显然是高度的赞赏。你是怎样认为的,你自己是如何评价你们的阿尔卑斯式攀登的?


就正如Messner所述。我们没有引进任何新东西,仅仅是采用了阿尔卑斯式攀登诞生时就存在的简单技巧。但我提及探险和历史上的攀登时,我所指的阿尔卑斯式攀登是从起始阶段就按照正确的方式,在表演展现技巧,收集创造记录之前很多年一直如此。这样才能成为传动阿尔卑斯式攀登。当然,这并非评价其他的攀爬方式,仅为说明“传统”。


在山上,在艰难的Diamar面上,就仅有你们二人。。。。。。你们的感觉如何?这会让你超越自己还是让你被控制住?
我们两个都是既兴奋又恐惧。但是这并不是头脑中的恐惧,到那时,我们会适应的很好。。。。。。我们会像在马卡鲁峰一样。。。。。。


Photo by: Simone Moro
照片提供:Simone Moro



S

Simone Moro

Simone Moro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rst winter ascent of Gasherbrum II
Photo by The North Face/Cory Richards
Simone Moro在首次冬季攀登迦舒布鲁姆II峰后
照片提供:The North Face/Cory Richards

Denis Urubko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rst winter ascent of Garsherbrum II
Photo by The North Face/Cory Richards
Denis Urubko在首次冬季攀登迦舒布鲁姆II峰后
照片提供:The North Face/Cory Richards


Simone Moro and Denis Urubko immediately before the attempt of the first winter ascent of Nanga Parbat
Photo by TNF

Simone Moro和Denis Urubko在尝试首次冬季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前
照片提供:TNF

发布:2himalaya.com
编译:Mint W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更多
Advertisement

站点信息

QQ|手机版|Archiver|备案号 | 蜀ICP备19026969号-1|    

GMT+8, 2025-5-8 05:33 , Processed in 0.26461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模板 X3.2 Templated by discuz 模板

© 2001-2013 源码坊.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