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0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部电影,或一场跋涉--(<岳>观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7: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部电影的论点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
By 卫西谛 | 职业影评人


       片名只看日文,《劔岳:点の記》,会稍有些费解。所以影片开场告诉观众:在制作地图时,作为基准的场所埋下的标石,被称为“三角点”。测量三角点的距离、方位、高度就可以绘制出准确的地图。而记录所有这些预备、建筑和测量工作的日记,就是“点之记”。
       这部《剑岳:点之记》写日俄战争结束后,一位地图测绘师奉日本军方之命,前往日本北阿尔皮斯山脉的立山连峰的中心剑岳进行测绘。立山本是日本三大神山之一,许多修行者来此登山修行。剑岳更不是寻常山峰,亘古以来从未曾有人登上去过。依当地人的传说是神仙居住的所在。生活在富山平原的人们每天仰望着这座山峰生活。在电影里,村长曾说剑岳就是“死亡之山”,当年弘法大师磨破三千双草鞋也未能登顶。由此可见,登上剑岳去做测绘,有现代文明向传统文明进行挑战的意味,包含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
       我之所以顺手写下“征服”两个字,是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就习惯用这两个字面对大自然。在关于登山运动的报道和解说中,我们最常听见的字眼也是“征服”。而在“征服”后面,还有一个词叫“竞争”。在《剑岳》这部电影里,谁先登上这座处女峰谁就是胜利者,于是代表军方的测量队和代表民间的山岳会(即登山协会)展开了非正式的竞赛。影片中,每一类人对登山都有自己的态度,这也是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譬如军方的长官,他们的要求简单粗暴、狂妄自大:一定要征服剑岳,不但要征服,而且要首先征服,除此之外都是无意义的。再譬如山岳会,他们的装备和思想都更现代,他们的竞赛之心和军方略有不同,他们是将登山视为一种个人精神。
       而作为主人公的测绘师柴崎芳太郎,并无任何征服、竞争之心,他将这一切都视为科学工作。其实他对生活也有精确算法,他会告诉妻子自己出差是22天还是23天后回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男人,却时常迷茫,不知道“测绘地图究竟是为了什么”。于是柴崎去向退休的前辈古田盛作求教,这位半生都在跋山涉水、建设三角点的前辈说:“测绘地图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在哪里,从而知道自己是谁。”
       这部电影的论点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在影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相对而言,柴崎的当地向导宇治长次郎的动机最为耐人寻味。宇治因为常引人上山,而受到传统的村民排挤,但是他并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理想。帮助那些去登山的人,似乎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别人对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对山有直觉的人”,他对登临剑岳的向往,我的理解是:为了更深切地和山生活在一起。
       在我看来,《剑岳:点之记》是一部充满谦逊的电影,对自然和人生的谦逊。就像影片里前辈古田所慨叹的那样:悠久的自然,梦一样的人生。如果我们将这部电影看作是一部“登山片”,和西方的同类作品比较,就会“失去”好多乐趣。它没有任何炫耀。没有对登山技术、对惊险情状进行炫耀,甚至也没有对壮丽山峦的四季景致进行炫耀。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山和自然的尊重,那些画面全部是平视的角度,显得非常传统、非常东方、非常周正。尽管就电影本身而言,它有这样那样诸多问题,不算是杰作,但透露出的气息和情怀却令人充满敬意。
       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做木村大作,如今已经七旬。木村以68岁高龄登顶剑岳,他认为比他年轻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也可以,于是决定开拍这部电影。在开拍前,他对全体同仁说:“这不是拍电影,是跋涉。”就像电影里浅野忠信、香川照之、役所广司扮演的这些角色,他们去登山,并非为了征服或竞赛,他们毫无野心,他们是为了前去跋涉——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更多
Advertisement

站点信息

QQ|手机版|Archiver|备案号 | 蜀ICP备19026969号-1|    

GMT+8, 2024-5-12 07:29 , Processed in 0.252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模板 X3.2 Templated by discuz 模板

© 2001-2013 源码坊.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