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登山精神的理解--尼玛次仁(西藏大学 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尼玛次仁
    “传递奥运火炬  振奋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宣传口号。当时很多人对此不太理解,奥运火炬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但是什么是所谓奥运精神?奥运精神是: 理解, 友爱, 团结和公平。奥运火炬是属于全人类的,但同时他传递的精神也属于中国。(配合照片:学校门口标语)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尤为宝贵的是,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产生的“奥运精神”。有人说奥运精神是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但是我要说,奥运精神是“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配合照片:奥运火炬珠峰传递过程照片)
       随着奥运火炬在珠峰顶峰熊熊燃起,我在顶峰火炬传递中说:“One World ,One Dream!”传遍了世界。它既是一个奥运申办的标语,同样也是登山精神的体现,一个世界,一个梦想!
       我们要带给一个世界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呢?
       1.一个自强之梦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50年前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简称珠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西方人称它为“埃佛斯峰”,她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
       人类对于珠峰的探险始于1921年,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
       英国人在二战前先后进行了7次探险活动,均已失败告终。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新中国正式组建了第一支登山队,队员有35人。两年后担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确定了近期体育工作的三项具体任务,首要任务就要在1960年5月,登上珠穆朗玛峰。
       中国的登山运动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前苏联在物质上是给予援助的,技术上也热心地指导,多次邀请中国运动员共同参与登山活动。
       1957年9月苏联方面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由中苏两国组成联合探险队从北坡攀登珠峰。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成功地从北坡来登顶,因为北坡奇冷,特别缺氧。而且十分险峻,冰川的地状也十分复杂。
       经过中国方面力争,后来双方决定以中国登山队员为主攀登珠峰。但苏联运动员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勤保障方面,主要是由苏联来提供。
       1959年底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苏联方面说准备攀登珠峰的队伍已经解散了。那么原定由苏联供给的8000米以上高度的装备就没有了着落。周恩来同意了贺龙和邓小平的意见,说由中国人自己来攀登珠峰。当时国家用非常紧缺的外汇,去欧洲国家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登山装备。
       1960年3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前的广场出发,开始从北坡向珠峰攀登。在冲击顶峰的途中遇到了飓风,预定的登顶日期到了,登山队员仍未到达。
       当攀登到8600米高度的时候,登上珠峰的峰顶仅剩下最后一搏了。但是多名队员冻伤了,不能再向上攀登。贺龙得知情况立即发电报说,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于是由许竞、王富洲组成的“顶峰突击队”于5月17日再次向顶峰冲刺,途中又有6名队员被冻伤,体力也不支了。只剩下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个人向顶峰冲击。他们顽强拼搏,终于在25日凌晨4时20分,胜利登上了珠峰顶峰。
       1960年5月25日,历史不仅记住了贡布、王富洲和屈银华这三名成功登顶珠峰的英雄,还记住了没有登顶的刘连满,以及其他为这次登顶成功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贡布回忆,在海拔约8680米的珠峰“第二台阶”下,光滑的垂直岩壁挡住了前进的路。他们试了多种方法均没能成功越过,这时当过消防队员的刘连满想起在部队练习过的“人梯”方法,他毅然蹲下身子,让其他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攀过了天险。
       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珠峰的历史,也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珠峰。 
当时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十年,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体育工作者做出了让世界“惊奇”的事情,为中国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登山精神。它团结和鼓舞了处于困难中的中国人民,中国登山者以实际行动宣告:“中国人民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语气加重,等待掌声)
       他们承受着“没有外国人参加,你们肯定上不去”的国外舆论压力,缺乏完备的技术和装备支持,5月25日,历经艰险的藏族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员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登山队的英雄事迹给正与严重自然灾害抗争的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鼓舞。
       1975年,中国第二支庞大的登山队进驻珠峰脚下。经过艰苦的攀登,9名勇士登上顶峰,潘多成为第一个从北侧登顶成功的女性。这支登山队第一次把科学考察事业带到珠峰,完成了包括准确测定珠峰高度在内的一系列科考活动,震动了世界。
2.一个友谊之梦
1988年中日尼珠峰双跨登山活动
(此处加入2000字)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开放山峰(  )座(介绍山峰资源,突出介绍西藏80年代登山活动
1987年2月24日,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经14次磋商,在北京签定了《中日尼1988年珠穆朗玛/萨迦玛塔友好登山协定书》。
    1988年5月5日12时44分,北侧中国次仁多吉、日本山田升、尼泊尔昂-拉克巴登顶,在顶峰停留99分钟后向南坡跨越。14点20分、15时35分,北侧中国李致新、尼泊尔拉巴克-索那先后登顶,但均未能与南侧队员会师而回撤。15时53分,南侧中国大次仁、尼泊尔安格-普巴登顶。16时05分日本山本宗彦从北侧登顶,实现南北队员会师的理想。16时25分,大次仁、安格-普巴又与北侧日本电视记者中村省尔、三枝照雄、中村进在顶峰会师。16时40分南侧中国仁青平措登顶成功,16时43分向北坡跨越。17时全部队员撤离顶峰,顺利地实现这次登山的主要目标--双跨珠峰。
    联合登山队12人全部登顶,其中6人在人类登山史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南北大跨越,实现了人类在珠峰顶上会师的目标。次仁多吉成为第一个从北坡向南坡跨越珠峰的中国人。
这是一次必将在世界登山史中留下浓重一笔的登山活动,来自世界三个国家的登山健儿最终实现了在珠峰顶峰的汇聚。他是团结的胜利,也是友谊的胜利。
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
从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开始,几代中国登山人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奋发图强,挑战极限,一次次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祖国至上、奋发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登山精神,是一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是闪耀在高山之巅的体育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各族登山运动员不断向新的山峰发起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登山奇迹。
1985年4月,西藏登山队首次单独组队向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挑战,9名队员成功登顶。1988年,由中国发起,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队员携手挑战珠穆朗玛峰,成功实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中国队员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最长纪录。1999年,西藏登山队10名队员登临珠峰,边巴扎西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仅用4小时47分钟登顶成功,成为攀登速度最快者;仁那和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携手登上珠峰的夫妻。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永恒的主题,也是几代登山人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目标。
1992年4月16日,“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正式成立,誓言攀登14座世界高峰。
14年间,这支世界上唯一一支以团体形式攀登14座高峰的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峰雪岭间顽强拼搏,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雪山深处。2007年7月12日12时20分,西藏探险队三名主力队员次仁多吉、边巴扎西和洛则成功登上世界第十一高峰――海拔8068米的迦舒布鲁姆Ⅰ峰,使中国这个新兴的登山大国首次成为国际登山界公认的“14座俱乐部”的新成员,再次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新的奇迹。
冰峰雪岭间,充满了艰险和困难,有无数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团结的力量、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都会使这一切“天堑变通途”。
在西藏登山队的攀登历史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事例比比皆是。在每一次的登山行动中,哪些人要走在前面修路,面临更多的危险和困难;哪些人要背负沉重的高山物资负责运输,大家都听从指挥,任劳任怨,绝不挑三拣四。有时候山区食品缺乏,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少吃一些,把多余的食物留给队友。有谁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所有的登山队员绝非完人,他们也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能互谅互让,服从大局,凭借着所有队员发自内心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我国登山健儿才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受到世界登山界的普遍尊重。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登山队的英雄们:“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默默无闻,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不记功利,激励人们的是他们永不言退的精神。高原人特有的憨厚、淳朴的品质,让我肃然起敬!”
    西藏14座高峰探险队在进入每个山峰的大本营之际,都要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队员们的心中便会有一种强大的动力,因为伟大的祖国就是他们攀登世界高峰、战胜艰难困苦的强大后盾,而繁荣发展的新西藏,为探险队走出国门攀登高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多次与外国登山队联合登山过程中,有外国队员曾感叹中方队员的强悍实力:你们中国登山队员每人都长着两个心三个肺。而我们的队员则说:“我们是多长了一颗心,那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争得荣誉的心”。
    在攀登世界高峰的征程中,登山队员们到底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经历过多少次危险,谁也没有作过统计。大家只知道,在每年拉萨最好季节到来的时候,他们正好进入冰天雪地的高海拔山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攀登。在每一次登山行动中,他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考验,有时甚至是生死考验。
    1998年9月27日,在尼泊尔境内攀登洛子峰的西藏探险队在进驻四号营地的当晚遭遇雪崩,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本能地滚到帐篷外面,一边哭一边喊,仅凭着自己的双手,从被雪掩埋的帐篷里挖出了队友边巴扎西、次仁多吉和阿克布。第二天,他的一双手都肿了,全是水泡,差点冻伤。
    2002年7月21日,西藏探险队的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和洛则4名队员从巴基斯坦一侧攀登乔戈里峰,在距顶峰210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他们困在了齐腰深的积雪中,道路被埋,能见度几乎为零,队员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殊死搏斗,凭借多年的经验,4位队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最终回到了只能看到一点帐篷杆的突击营地,化险为夷。
    然而,2005年的意外事故,使队伍遭受了重大损失。5月27日,西藏探险队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行车路上遭遇滚石,英雄仁那为登顶14座高峰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边巴扎西也为此付出了右耳失聪、面瘫的沉重代价,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尽管经受了重重艰难险阻,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支英雄的队伍从来没有停下他们攀登的脚步,因为把五星红旗插上14座世界高峰是他们在14年前立下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目标,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高山作证!英雄的中国登山人在过去的60年中书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在世界登山史上创造出不朽的传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了他们独特的贡献。
3.一个自信之梦
2008年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山活动
2008年,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19名奥运火炬手于5月8日在珠峰顶峰成功进行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一团以“梦想”命名的火焰,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人类首次在地球距太阳最近的地方点燃奥运圣火。无论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还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这都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
  2008年,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人同样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为托举祥云火炬登顶珠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在顶峰参与火炬传递的仅是少数几个人,更多的人是在海拔5200米至顶峰的路途中,承担大量运输、建营和修路等重要工作。正是有这些幕后英雄的存在,奥运圣火才会闪耀在世界之巅。
承担修路任务的既有西藏登山队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登山健将,也有多次攀登珠峰的西藏登山学校的一批年轻学员,他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打通顶峰道路的重任。其中担负运输任务的年轻队员们,早上从海拔6500米营地出发,连续跨越海拔7028米、7790米两个高山营地,将氧气送到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不仅再次创造了珠峰登山史上的奇迹,更为队友成功登顶传递圣火立下功劳。
在最艰难的攀登日子里,有的队员手脚轻度冻伤,没有退缩,坚持工作;有的队员患有感冒、胃病,吃点药就出发,义无反顾。尽管电视直播的镜头里没有他们的身影,但他们说,为祖国争光,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光荣的,“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奥运开幕前夕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留下一批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我们十分珍惜这些物质遗产,并将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我们认识到,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
北京奥运会上,当我们为金牌欢呼时,那些没有夺金的场面同样温暖:射击选手杜丽未夺得奥运首金,国人高喊“杜丽别哭”;射击选手朱启南未能卫冕,媒体把“今日之星”送给他;刘翔因伤退赛,大家首先关心的是他的健康……
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说: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仅注重自己本身的得失荣辱,更期待全人类的共同进步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国家是成熟的。因为这样的国家才真正具有成熟大国的心态,这样的民族才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因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祖国至上、勇往直前,登山精神代代传扬
    祖国在我心中。几十年来,中国登山人一次次向巍峨的高山挑战,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和喝彩,也没有金牌和鲜花。然而,他们用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为登山人赢得了荣誉。
    每一次重大的登山活动,登山队员站到顶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怀里拿出五星红旗,让它在风中猎猎飘扬。为什么?贡布说:“因为我们对国家心存感激。”
登山是一个没有观众的体育运动,在攀登过程中,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寒冷和稀薄的空气,不是还有狂风和雪崩的危险。到达顶峰的瞬间甚至来不及享受成功的喜悦,返回营地才算是成功。
登山精神是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从自强走向自信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登山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登山者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为“健康人民体质”继续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开办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
我们的优势
“冰雪之乡”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9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在喜马拉雅山脉居住的藏民族,常年生活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她们有着极强的海拔适应能力,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农牧民子弟。
以业养业的产业模式
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给他们找到出路,没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很困难。为了解决西藏登山学校毕业学员的就业问题,并且为了发展中国高山探险事业,以及为西藏登山学校提供办学资金,于2001年组建了国内当时尚属首创的登山探险服务公司----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西藏圣山探险公司通过举办各种商业登山活动给学校继续办下去提供资金来源。在截至2007年8月,公司累计支出办学经费200多万元。
通过近年来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举办的商业登山探险活动,一方面为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的职员中85%为西藏登山学校毕业学员。另一方面西藏圣山探险公司的向导在实际登山活动中也起到了现场教学的作用。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通过举办登山探险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登山活动中结交了很多商业界的朋友,为西藏登山学校争取到一些企业的赞助。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所组织的登山活动已经成为国内水平最高的登山活动,成为足以和国外商业探险公司抗衡的高山服务力量。并且改变了喜马拉雅山区登山探险单纯依靠国外高山服务人员的历史。
学习登山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登山经济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登山文化也成为影响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
在日本,全家人在节假日登山已经成为常见的体育活动。日本登山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登山旅游文化产品非常发达,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个高潮。
日本的登山文化成为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工具。
日本的登山文化产品有山岳模型,登山人物传记,登山事件报告,登山技术丛书等等。
尼泊尔
以夏尔巴高山服务为主体,经过8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喜玛拉雅山脉独特的向导文化,围绕着山峰有着众多的历史传说和登山故事,闻名遐迩的登山酒吧和旅馆,有些已经成为登山者必去的目的地。
尼泊尔以登山为核心开展的登山经济,带动了高原徒步观光,登山旅游文化产品,家庭旅馆业等众多产业,每年前往该国徒步和登山的外国旅客,已经达到十几万人之多,由此带来的登山经济收入成为山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尼泊尔的登山博物馆也成为登山喜爱的目的地。
法国
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沙木尼是现代登山的发源地,法国的登山教育和登山服务设施非常健全,登山文化产品众多,还有专门的向导节。
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山学校是法国著名的登山培训学校,与西藏登山学校达成了长期交流教学合作计划。
法国是国际登山联盟的重要成员,它参与制订了众多的安全标准,有着数量众多的户外装备生产商。他们赞助了很多极限探险活动。
随着我国登山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户外爱好者的增多,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以西部山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成为引领我国登山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结论
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依托西藏登山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目前在国内的高山探险服务行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扎根喜马拉雅山脉,学习先进经验,努力培养登山人才,是做到这些的基础。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培养的学员要走出国门,去为攀登世界其他大洲山峰的登山者提供服务。
我们将会为这样的目标一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更多
Advertisement

站点信息

QQ|手机版|Archiver|备案号 | 蜀ICP备19026969号-1|    

GMT+8, 2024-4-29 19:08 , Processed in 0.1931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模板 X3.2 Templated by discuz 模板

© 2001-2013 源码坊.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